藍迪新聞
《“一帶一路”輿情報告》正式出爐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多來,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日前,人民日報海外網輿情中心正式推出《“一帶一路”輿情報告》,旨在向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為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走出去”提供數據參考。
人民日報海外網輿情中心專業團隊以海量網絡信息收集為基礎,深度提煉海外媒體及民眾對“一帶一路”項目的反饋及評價,并邀請專家學者深度解讀“一帶一路”投資與宣傳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對優秀“出海”案例展開具體分析。
《“一帶一路”輿情報告》每月推出一期,除海外“一帶一路”輿情分析外,還開設“海外社交媒體深度解讀”、“‘一帶一路’海外報道支持度指數”、“海外投資機會與風險預警”、“海內外智庫專家分析”、“中國城市‘一帶一路’國際影響力榜單”等特色欄目,既涵蓋項目運營、涉外法律、海外宣傳等“接地氣”的一線投資經驗總結,也包含對“一帶一路”國內外政策、全球輿論及商業情況的全面深度分析。
在今年11月推出的《“一帶一路”輿情報告》中,人民日報海外網輿情中心研究發現,巴基斯坦總理訪華及中巴經濟走廊的一系列最新進展不僅引發國際社會關注,而且“燃爆”了巴基斯坦百姓的“朋友圈”,“一帶一路”相關話題在巴基斯坦社交平臺上討論量增加近三成。對此,海外網輿情中心特邀云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研究員劉軍分析總結中巴經濟走廊的發展現狀及有益經驗,即合作的制度化、國際化以及宣傳的社交化是促成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順利推進的“法寶”。
《“一帶一路”輿情報告》就世界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中國政府及中國出海企業的網絡輿情設置了監測、分析、研判及評估等功能,填補了國內該輿情研究領域的空白。人民日報海外網輿情中心負責人表示,《“一帶一路”輿情報告》將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用專業的輿情分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國家整體形象的提升作出積極貢獻。
中哈共建“一帶一路”國際高級研修班走進青島
為深入了解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和當前中國產業的發展趨勢,促進中哈兩國的務實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聯合主辦,藍迪國際智庫承辦了中哈共建“一帶一路”國際高級研修班(以下簡稱中哈高級研修班)。2019年12月11日,中哈高級研修班全體成員走進青島,將在青島市商務局、上合示范區管委會的陪同下開展為期3天的調研。調研期間,哈國代表團將參訪上合峰會主會場、海爾工業園、海信工業園、膠州京東“亞洲一號”物流園、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及上合規劃展覽館等地。
哈方代表團哈薩克斯坦國會參議院辦公廳副主任阿斯卡爾·烏爾杰姆巴耶夫、哈薩克斯坦議會農業問題委員會委員努爾讓·阿里塔耶夫、哈薩克斯坦財政部人力資源和戰略司司長凱拉特·阿倫漢諾夫、哈薩克斯坦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拉希姆讓·拉西莫夫等一行走進青島,首站參觀了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主會場選,上合組織擴員后首次元首峰會于此舉行。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青島主持召開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并在會上宣布中國政府全力支持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今年7月24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總體方案》,上合示范區被定位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
中哈高級研修班全體成員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大氣莊重的上合組織峰會主會場。會場以“義”為本,以 “殿”為體,以“人文”為表,用正義、情義、人間大義,以及孟子所講的“浩然之氣”來定義空間。頂部圓形造型燈具以傳統文化中的如意造型為基礎設計而成,寓意“祥和,包容與交流”。親身體驗上合峰會主場地,哈方代表不僅感受到了濃厚的中國文化氛圍,更進一步加深了對“一帶一路”內涵的了解。參觀期間,當哈國代表得知此主會場正常建設工期為2年,而在6個月內竣工,對此無比驚嘆,表示這真正地體現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青島的機會無限,一切都皆有可能。
哈方代表團哈薩克斯坦國會參議院辦公廳副主任阿斯卡爾·烏爾杰姆巴耶夫介紹:“此次代表團的成員分別來自政府部門、外交部、財政部、國會議員以及智庫機構精英代表,我們熱切地期望開展中哈合作。哈薩克斯坦要更快融入上合示范區的發展,加快哈薩克斯坦在上和組織框架下于中國,尤其是與青島的合作步伐。希望通過此行,深入地了解青島,并以此更加深入解中國的改革開放”。
中哈高級研修班走進青島、膠州將進一步將促進哈方代表深入了解中國的對開放政策,學習借鑒中國工業園區建設和產業規劃與發展經驗,促進中哈合作項目的精準對接。
黃奇帆:開放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2月6日,中哈“一帶一路”國際高級研修班在北京舉辦。圖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重慶市原市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成員黃奇帆發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重慶市原市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成員黃奇帆在研修班專題報告中表示,開放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他指出,40多年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外來資本、技術以及跨國公司的管理經驗、人才和國際化市場。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出現了五個變化:一是從原來出口導向的進出口貿易轉變為既鼓勵出口、又鼓勵進口的雙向發展方針,貿易順差逐漸縮小;二是從以前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既鼓勵外資到中國投資,也鼓勵中國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走出去”投資;三是從沿海地區開放先行為主,發展到現在只要有開放的戰略性舉措,東部和中西部、內陸和沿海同步啟動;四是從工商產業的開放為主轉變為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開放,既開放工商產業,也開放教育、衛生、文化、金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等;五是以前主要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適應國際游戲規則,現在是既融入世界,同時也積極參與規則的制定和改革。
“改革開放是我國40年來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中國政府會一如既往地堅持改革開放。” 黃奇帆強調。
據悉,中哈“一帶一路”國際高級研修班于12月5日至12月13日舉辦,主題為“中哈共建‘一帶一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聯合主辦,藍迪國際智庫承辦。
“一帶一路”簡訊
【01】12月9日,由中國貿促會、全國工商聯、世界貿易中心協會共同主辦的全國上市公司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暨跨國投資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高燕在會上表示,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和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器,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主力軍。“六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其影響力日益擴大、參與共建各國、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打造了一個生機勃勃、群策群力的開放系統,為低迷的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動能”。網易財經 2019-12-9
【02】日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以下簡稱“綠色聯盟”)咨詢委員會會議暨年度專題伙伴關系協調會、“一帶一路”綠色創新大會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19年圓桌會在深圳市召開。在綠色聯盟會議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和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國際共識,綠色聯盟的成立凝聚了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共同訴求。綠色聯盟自成立以來,堅持開放、包容、自愿的合作原則,在合作伙伴的大力推動及支持下,在完善框架、加強能力建設、擴大影響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未來,綠色聯盟將通過與各方務實合作,開展系列活動和工作,推動沿線各國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建設報 2019-12-9
【03】外媒稱,拉美開發銀行說,中國新的增長模式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提出了人力資源培訓、基礎設施和政治管理方面的挑戰,克服這些挑戰才能吸引中國的投資和貿易。據巴拿馬《星報》網站12月8日報道,第13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于12月9日開始在巴拿馬城舉行,貿易和投資政策以及商業機會等議題將得到討論,預計該會議將促成價值約1.5億美元的貿易額。報道稱,中國增長模式發生結構性改變,中國正從進口大量原材料(很多來自拉美)的出口制造業模式轉向更加注重服務和國內消費的模式。拉美開發銀行表示,這種轉型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更加具有持續性。參考消息 2019-12-10
【04】“上海合作組織: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交流大會”暨2019第四屆“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山西太原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主辦。來自上合組織秘書處以及中國、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國的70余名專家學者參與會議。此次研討會是上合組織秘書處與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學術機構的首次合作,旨在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與內涵,為上合組織諸成員國未來的文化合作發展尋找前進方向。大會共設三個平行論壇,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與文化包容互鑒”“上海合作組織: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案例展示”。專家學者從上合組織成員國的人文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區域間文化藝術交流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12-10
【05】 “今年1月至10月,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完成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是23.8億美元。”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主任翟東升表示,世界上其他國家建設可再生能源使用的設備大部分也產自中國。“一帶一路”綠色規則標準互聯互通國際研討會日前在長沙舉行,中方官員講述和分享了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中國成果和中國智慧。“中國企業承建巴基斯坦公路項目助力了巴基斯坦的造林計劃。在埃塞俄比亞承建垃圾發電站,中國企業也把綠色技術帶給了當地民眾。”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王小龍說,中方還成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啟動了“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并會同聯合國機構發起綠色照明等系列行動倡議。唐小晴/中新社長沙 2019-12-10
【06】2013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先后提出。商務部數據顯示,6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目前,我國已經與16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98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還與44個國家建立了雙邊投資合作工作組,與7個國家建立了貿易暢通工作組;與22個國家建立了電子商務合作機制,與多個國家簽署了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一是提高了我國外貿的韌性,近年來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外貿增速高于同期外貿總體增速,在國際經濟貿易增長不斷放緩的情況下,我國外貿仍然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長;二是優化了我國的市場布局,促進了國際市場的多元化;三是優化了我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促進了我國一些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劉萌/證券日報 2019-12-11
【07】中國貿促會12月9日發布首批《企業對外投資國別(地區)營商環境指南》。這批指南對智利、法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和阿聯酋共6個國家的經貿概況、吸收外資環境和政策、中資企業投融資風險防范等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在當日于北京舉行的全國上市公司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暨跨國投資大會上,中國貿促會對外發布了這6份指南。“此次發布的這批指南將有助于中國企業熟悉投資對象國,更好開拓市場,實現對外投資合作平穩健康發展。”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部長馮耀祥說。申鋮/人民網 2019-12-11
【08】12月16日將迎來今年的“一帶一路國際日”。這是由聯合國前官員和國際組織、學者為宣傳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而設立的國際民間節日。“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全球化和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載體,決定了她不能是某個國家的“獨角戲”,而是沿線各國的“大合唱”。中國從倡議伊始就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團結各方,堅持不做單邊主義的獨唱者。“一帶一路”連接不同地緣經濟區域,構建全球協同發展的新載體,對磨合中的雜音有包容心,對探索中的新問題正視并務實解決。環球時報 2019-12-11
【09】隨著“一帶一路”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階段,上市公司參與度也日益提高,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今年前三季度,中證“一帶一路”主題指數成份股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2%,凈利潤同比增長4.3%,均好于實體上市公司整體水平。深交所數據顯示,近年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多,65%的深市上市公司表示未來3年將增加“一帶一路”相關業務。王君暉/證券時報網 2019-12-12
【10】2019年英中綠色金融會議日前在倫敦召開,來自中英兩國綠色金融領域的專家和投資者共同探討如何促進“一帶一路”綠色投資。英國商務、能源與產業戰略部負責國際氣候基金的官員萊拉·普拉金在會上表示,英國將于2020年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屆時將檢驗《巴黎協定》能否發揮實效,有效引導項目與投資符合綠色標準,這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尤為重要。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投資主管克雷格·戴維斯說,基礎設施投資要注重可持續性,應將基建項目視為一個系統而非單個資產,確保這些項目能夠更長期運營。他指出,“一帶一路”項目在這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經驗。楊曉靜/人民網 2019-12-12
【11】12月1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今年前11月,中俄雙邊貿易額達1003.2億美元,同比增長3.1%。如果保持這一增速,全年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11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高峰在當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中俄雙邊經貿合作規模穩步擴大,質量持續優化,邁上新臺階,“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特點更加凸顯。高峰介紹,今年前10月,中方自俄羅斯進口農產品同比增長12.4%,對俄羅斯出口汽車增長66.4%。農業、服務貿易、高新技術產品等新的貿易增長點不斷涌現。與此同時,對俄“走出去”和戰略性大項目合作成效顯著。今年1至10月,中國對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0.7%,一批汽車、制造、電子商務領域中資企業在俄羅斯投資的項目順利投產落地。人民網 2019-12-13
【12】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進峰在研修班指出,“一帶一路”合作將進入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新階段,關乎“一帶一路”未來合作的頂層設計和系統性、全局性要求。李進峰認為,中國作為首倡“一帶一路”的國家,國內發展和國際合作要相銜接、相協調。“一帶一路”實施6年以來,無論是“五通”還是“六廊”建設,都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企業推進項目中的環保問題;有些企業為當地服務者社會責任體現得不夠;還有一些勞資糾紛問題等。李進峰表示,要逐步消除這些問題,首先要進一步把中國與共建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落實到位;同時要打造一批新的合作項目;第三,要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第四,要在深化合作當中,關注民生問題。中國網 2019-12-13